東山藏龍
/Daniel.C

龍髯瀑

 龍髯瀑

 

在《Twelve Hong Kong Walks》一書中,Derek Kemp介紹了十二條觀賞本地野生植物的步行路線,遍及全港,當中也包括了被譽為「香港最後的綠色寶庫」的大嶼山。這是一本1985年的作品,十年之後,自己才有機會拜讀,更按圖索驥,到大東山那一片茂密森林中,尋訪稀有的深山含笑(Michelia maudiae)。「當滿樹冠的花朵盛放時,數英里範圍內都可以清楚地看得見,大東山山峰下的山坡,尤如披上了白色的婚紗。」年前深冬再次造訪,書中描述的景象依然:「白衣仙子」般的深山含笑,朵朵盛放;那一片原始森林,繼續滿眼蒼鬱。

大東山一帶,是個野生植物的寶庫,蒼鬱森林下,在樂水者的眼中,還隱藏了一條條的「巨龍」,到夏天雨水豐沛的日子,便會以白龍騰空之勢,一一現身。這裡說的,是發源自大東山的一眾大小溪流:青龍、降龍、西龍、雙龍… 均以「龍」來命名,其中又以注入東涌灣的黃龍石澗,最有名氣。黃龍澗谷寬闊平緩,景物多變,是溯溪活動的熱門選擇,四條主要支流,分別以北龍、藏龍、臥龍及東龍命名,合稱「東涌五龍」,其中藏龍和東龍,均發源自大東山東麓,源頭之處,正是那些「白衣仙子」生長的茂密森林區。

 

 秋海棠科植物

 

五龍之中,「藏龍石澗」相對較短,在黃龍溪谷中游位置匯入主澗,以「藏龍」為名,對於這條藏身於密林中的溪流來說,的確十分貼切,從遠處望,除了接近上游的「飛絮瀑」和「藏天瀑」外,根本看不到這溪澗的存在。

 

進入藏龍澗口之前,得先沿黃龍溪谷上溯一段,溪谷下游建有水壩,把溪水經地下輸水道導入石壁水塘。往黃龍水壩,先要走一段名「黃龍坑道」的混凝土水務道路。東涌新市鎮發展成已經多年,因為人口增緩慢,很多根據人口數目規劃建造的社區遊樂設施,到近期才陸續落成,在此之前,這一段接近馬路的澗道,是居民的遊樂場,澗道中還有一個以溪中石塊砌出來的天然游泳池。越過水壩後,黃龍石澗展現出應有的天然面貌,寬廣的澗道,水清石潔,兩岸林蔭夾峙。雨水令澗中流量充沛,清潭處處,那清澈透明得如玻璃般的溪水,山友們稱之為「玻璃水」。澗中巨石滿途,行進時完全可以足不沾水;夏日高溫之下,可選擇涉水而行,雙腳任由那清涼的「玻璃」來「切割」,有不錯的降溫效果。

 

玻璃水

玻璃水

 

經過了「北龍」、「臥龍」等支流的澗口後,不久便到藏龍澗口。藏龍澗谷陡峭而狹窄,巨石壘疊,溪水有時消失於巨石堆下,讓溯溪的人懷疑是否走錯了路。經過了一段表面上水量稀少的林蔭澗道,溪谷忽然豁然開朗,眼前是一巨幅陡峭岩牆,一道飛瀑在右側飛瀉而下,正是著名的「龍吟三瀑」的第一瀑 - 「天梯崖瀑布」。「天梯崖瀑布」主要分兩層,上層較短,下層高則約為二十公尺,瀑水沿著岩石上的槽狀坑道滑下。瀑布下有深潭,潭水亦看起來不夠清澈,看不見底,這是由於藏龍澗道大部份藏在林蔭之中,避開了猛烈陽光,苔蘚植物和浮游生物特別多。「天梯崖」,指的就是那一堵陡峭岩牆,平滑的岩牆成六、七十度角傾斜,不過岩面上有裂隙及凹凸坑槽,若有一定徒手攀岩經驗,應該不難應付,只是岩面底部的三公尺範圍,濕滑而長滿青苔,基本上無法攀上。早年曾有有心人在這裡縛了繩索,可能是為了安全理由,後來被拆除了。現在大家都會沿瀑布右邊的崖壁上攀,這裡有粗壯的樹根藤蔓可攀附,不過因為瀑水飄揚,岩石面上長期濕滑,水盛之時,更是無法攀越,所以山友們在林中另闢高繞山徑。

 

 

天梯崖瀑布
天梯崖瀑布

4764558544_e7e5c1d823_o

 

崎嶇山徑繞入林中,「天梯崖瀑布」頂上的一連串小瀑布,便無法一睹了,重回溪谷時,又是深潭一口,深潭之上,澗床岩壁平滑猶如一道滑水梯,可以涉水上攀,再走一段,已是「龍吟三瀑」的第二瀑所在位置。在這段比「天梯崖瀑布」更為開闊的溪谷中,一道高約三十公尺的瀑布,如紗裙般掛在崖壁之上,瀑下亦有淺潭一口,水清見底,感覺比天梯崖下的深潭平易近人。這個瀑布也有自己的名字,稱為「龍髯瀑」,據說是因為在雨後水勢浩大之時,瀑水飛揚有如怒龍的鬍鬚;水量適中時,流態又變得十分秀美,完全沒有怒龍的氣燄。

 

龍髯瀑 1

龍髯瀑

 

龍髯瀑

龍髯瀑

 

「龍髯瀑」下小休過後,繼續沿瀑布右邊的山徑上攀。山徑通往一處巉岩底下的天然棧道,這裡開滿了海棠科的野花,走過了石棧道,山徑忽然急陡向下,又重回到澗道。深潭之上,是一道高達五十公尺的狹長瀑布。瀑布並非一瀉而下,其實是一連串的小瀑,連環緊接,看似單一的一道瀑布。這是「龍吟三瀑」的第三瀑,可能因為沒有突出的形態,故沒有獨特名字。瀑崖上雖然有不少小平台和踏腳位置,中段也有一些難度較高的攀爬地段,需要十分小心。

 

「龍吟三瀑」的第三瀑

「龍吟三瀑」的第三瀑

 

第三瀑的瀑頂上是一鐵鏽色巨石,形如骷髏骨,人稱「鬼頭石」。巨石下有深潭一口,在林蔭和巨石的遮蔽下,陽光透不進,感覺頗為陰森,容易讓人聯想到潭底下會潛藏著什麼怪物,不過盛夏之時,卻是午休的好地方。「鬼頭石」之後,澗道雙分,左源有「飛絮瀑」,瀑壁中段瀑水散落如雨霧,在陽光下化成彩虹,還有那巨石堆砌成的「巨人梯」,不過之後便無可觀之景物,故山友們多會在此離澗,沿林中崎嶇山徑離開。林中山徑漫長,而且路跡模糊,在如此高溫下,繼續沿右源涉水上溯,是比較好的選擇。越過一堵高崖之後,便進入了原始森林中的上游。澗道中滿是橫生的枝幹、交纏如網的藤蔓,也有不少僅水盆般大的淺水窪,成群的小蝌蚪在搖頭晃腦地暢泳。樹幹上、陰暗濕潤的石壁上,長著各類的苔蘚 和羊齒類植物。

 

半個小時後,看見那「小心洪水」的牌子,便知道已到達從「黃龍坑道」接上大東山的石蹬古道。這條登山古道橫越谷中幾條溪流的上源,是溯溪活動的撤出位置。沿古道快步下山,經過天然的觀景台,俯瞰著黃龍溪谷中飛瀉的瀑布,還有山頂上如流水般飄動的白雲,竟然有點不願下山的感覺。

 

隨著國際機場及東涌新市鎮的落成,大嶼山島上原始的自然景色,逐漸褪色,不過當年的政府,仍然有心保護這僅餘的自然美,十年前大嶼山的長遠發展概念計劃中,核心精神,依然是「必須平衡發展和保育的需要,以推動可持續發展」,只是,這一切,恐怕俱往矣。由特首梁振英委任的「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」,近日不斷有成員公開大放理據欠奉的厥詞,市民珍而重之的郊野公園,都是一錢不值的「醜小鴨」和「腳趾尾」;大片的蒼鬱森林,也被說成是「樹木都不是太多」。為了推展開發大計,散佈如此謊言,臉不紅,心不跳。難道他們以為,所有市民都是視障?,又或者,這些人根本就被利益瞎了眼。

 

穿越大東山原始森林的古道

穿越大東山原始森林的古道

Spread the word. Share this post!

About the author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