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已過,白露亦隨之而去,意味着秋涼的行山季節又悄悄地來臨了,此時此刻,又是介紹一些行山路線的好時機了。筆者繼上兩次先後介紹香港島的山峰,今期亦承接香港島山峰系列,繼續一路向東。
今期的主角山峰,是渣甸山、小馬山及畢拿山,這三個山峰都是在郊野公園範圍內,受到郊野公園法例保護,不受發展威脅。渣甸、小馬、畢拿三山均有長途 遠足徑 – 港島徑或衛奕信徑途經,是著名的郊遊路線。渣甸山及畢拿山座落於大潭郊野公園內,而小馬山則位於大潭郊野公園 (鰂魚涌擴建部份) 之內。渣甸山英文Jardine’s Lookout,即『怡和的瞭望台』,山高433米。怡和/ 渣甸是英資重要公司,前身為東印度公司,香港開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香港的商業、出入口貿易發揮重要角色。小馬山山高424米,與其東南面的畢拿山是主、 副峰關係。畢拿山英文名字Mount Butler,又或稱畢拉山,山高436米,比小馬山略高一點。畢拿山就像小馬山旁的大馬,大馬牽小馬,正好突顯小馬畢拿二山的彼鄰地位。
要暢遊三個山,其實不太困難,不過要同時串連登遊三個山峰,則要花多一點精神策劃路線。這三個山峰的分佈位置像一個”Y”字,換句話說,如要前往位 於中間的小馬山,從東或西兩個方向出發也好,去到小馬山訊號收發站附近都要走回頭路,否則便會錯過小馬山山脊一段風景。大家可在中環交易廣場乘坐城巴6號 線,在黃泥涌水塘公園站下車,前往陽明山莊向渣甸山出發。起點是衛奕信徑第二段及港島徑第五段重疊的路段,由此上山,算是平緩,偶有上山石級,仍算好走。 一路是泥路,大約25分鐘行程即到達渣甸山山頂,從這裡順山勢向下望,是港島北岸繁盛社區。如果你不怕夜行,每逢維多利亞港上空發放煙花匯演的時節,不妨 跑上渣甸山一看,從另一個角度觀看維港兩岸燈光配合璀璨的火樹銀花,又有一番感受。渣甸山山頂三角網測站測量墩建於英軍之水泥瞭望台之上,筆者在甲午年賀 歲煙花上演前有幸到這軍事遺跡進行訪古,同時發現有戰壕等設施群,此乃一個理想觀察日軍部防的地點。
離開渣甸山,便是下山之途。此處向東南方瞧,會眺望到大潭水塘。標距H056/ W012是畢拉山坳,左方的引水道可通往資深行山者所描述的『懸空棧道』。續走港島徑/ 衛徑便要沿着畢拉山石礦場邊緣的石級向上走,此段路有少許吃力。到了H057/ W013時,港島徑便與衛奕信徑 分道揚鑣,如要一看小馬山,便轉入衛徑了。小馬山山頂標高位置在W014附近,此處是訊號收發站,亦是小馬山的獨特人為地標。如不前往畢拿山,可一路續走 衛徑,經小馬山橋落金督馳馬徑,再落柏架山道返回鰂魚涌。如要一氣呵成登遊三峰,請返回H057/ W013,再順走港島徑。畢拿山頂就在分岔位之後的不足500米處,這裡橋木高一點,綠樹成蔭。山頂設有三角網測站測量墩及漁護署設立的山峰名字木牌,大 家可拍照留念。稍事休息下山後沿石級到大風坳,這兒是柏架山道,沿車路一直下山步行約45分鐘便可返回鰂魚涌的繁盛社區。
進階的山友,可考慮從畢拉山道上渣甸山北引水道。此引水道開首是行人與引水道分開,但過了某個位置,因山勢陡峭及位置不夠,行山的部份被迫與引水的 共同使用,而且部份路段是用架空的橋樑而建,所以有懸空棧道之名。之後接到一條密林下的崎嶇山徑,部份需手腳並用,之後接到渣甸山西麓的引水道,經大潭郊 遊徑返回陽明山莊,此路線頗有特色,適合進階山友一試。
作為保衛郊野公園系列的其中一名作者,筆者再三衷心感謝兩位前港督 – 麥理浩及衛奕信爵士。麥督及衛督均為蘇格蘭人,蘇格蘭的自然環境是翠綠的丘陵地帶,非常青蔥。十分感謝他們在任時保護了香港大片郊野地帶不受發展破壞所負 出的努力與精神。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兩條長途遠足徑,是香港人對你們的懷念和尊敬,這是你們應得的。相反,在郊野公園設立什麼回歸亭,又或者曾有山友提議設 立曾蔭徑、董伯園等,筆者認為毫無意義。因為用心推行政策,以及以身作則地守護這個地方,為把宗主國的優勝之處帶到這裡再加以發揚光大,市民是深深感謝 的。相反,如果只是當門面功夫,魚目混珠者,根本受不起用什麼形式去紀念,皆因市民的心和眼睛是絕對雪亮的。